JAMES COLEMAN
序
台灣,海島型國家,漁業資源豐富
科技的進步,
傳統捕撈方式漸漸被淘汰,
保留至今的
唯有「船筏」。
透過了解過去船筏的使用情況,
以漁業文化及船筏編織技法作延伸。
創造適合教導兒童之模式,
翻轉技藝傳承方式,
喚起在地居民凝聚力,
讓台人對我國漁業多一層認識。
設計構想與說明
台中港在過去是重要的貿易港口,船筏的使用在近海相當普及,但隨著時代的改變,人們漸漸離開這個繁華的海港,導致航具或器具並未被好好保留。
面對這樣的情況,藉由紀錄漁民編織船筏的工藝技法,推出DIY手作之教材,為梧棲的傳統手藝做保留及延續,並記錄屬於梧棲使用船筏之故事,繪出屬於梧棲漁民討海之兒童故事書,為原有航具及器具注入新色彩、新包裝及新的存在意義。
「精神的象徵」
許多航具及器具都已淪為歷史,唯有「船筏」沿用百年,
其中被分為交通、軍事及漁業做使用,
雖然傳統的船筏在現代已無蹤影,
但是「它」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被淘汰,
反而是結合新的技術將功能更加優化,
並仍在港口扮演著「重要角色」。
與其探究已消失且難以形容及想像之器具,
不如將現今還在被使用的航具,
進行轉變,
創造具有教育意義的物品及推廣給更多不了解的台人
Home
關於
教具成果
影音紀錄
活動紀錄
Home
關於
教具成果
影音紀錄
活動紀錄